春节后是企业开工复产的关键期,各行各业开足马力,大江南北用工正忙。企业抢订单、招人才,求职者学技能、返工忙,政府搭平台、促就业……涌动的人流与机器的轰鸣交织成春天的交响乐,折射出中国经济开年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重点行业用工需求持续升温,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图景。年后开工不到一周,苏州的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行业复工率就超过了90%;河南洛阳的制造企业海外订单不断,用工需求攀升;浙江长兴的一家传统企业,一下子更新了56台高端设备,投建了新的厂房,用上了全新的数字化产线……这些跃动的身影,印证着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一线的蓬勃发展。

政策暖流与市场春水同频共振,筑牢稳就业“压舱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春节假期前即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刺激了消费。百姓得实惠,企业接单忙。新年开工,手机、家电厂商迅速拉满开工生产进度条,并且持续向外释放技术人才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助劳动者早返岗、企业稳开工。从1月中旬至2月11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万场,发布岗位15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列、专机、包机1.5万辆(列、架)次,输送劳动者37万人。

劳动者的“技能跃升曲线”与产业的“转型升级曲线”正在形成历史性交汇。AI热潮下,“浙江义乌老板利用DeepSeek卖货”的新闻冲上热搜,当劳动者掌握了AI技术,就能在世界超市义乌轻松实现语言跨越和效率跃升。不只AI,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飞速发展的科技和不断增加的技能劳动者正成为经济航船破浪前行的重要推力。这种人力资本的结构性优化,恰是经济长期向好的深层密码。

春潮拍岸,奋楫者先。当长三角的智能工厂24小时接收着全球订单,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班列鸣笛启程,当中部地区新兴产业园区人流、信息流涌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经济满弓待发的十足底气,更是一个创新和人才驱动的活力中国。这个春天,机器轰鸣胜过柳绿花红,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上,正孕育着更为壮阔的丰收图景。(央广网评论员 牛谷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