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王中王ww493333WWW深走实(国际论坛)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世界现代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共建“一带一路”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性、大规模、全方位国际合作倡议。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不仅助力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国际经济合作持续注入动力。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平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知行合一。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193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中写道:“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今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改变全球经济地理,也在改变全球文明地理,不断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统筹“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2024年12月27日,中吉乌铁路项目举行启动仪式,项目已由设想付诸实施。就像中老铁路使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中吉乌铁路项目也将助力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突破地理条件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限制。在推进“软联通”“心联通”方面,以中国与东盟为例,2023年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2024年1至8月,中国公民前往东盟国家人员1620.5万人次,东盟国家人员入境中国内地969万人次。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日趋紧密,不断增进双方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在携手发展的过程中,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动脉血管,“小而美”民生项目是毛细血管。共建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职业技能人才。自2016年在泰国建立首个鲁班工坊以来,中国已在国外合作建成30余个鲁班工坊。鲁班工坊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在共建国家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物联网等70多个专业,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就业。此类接地气、聚人心的民生工程,不断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数字赋能。据麦肯锡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经济总量的贡献将达到11万亿美元。积极开展数字、健康、绿色、创新等新兴领域合作,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为共建国家发展贡献更强劲动力。
放眼长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世界现代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赵 磊,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6日 第 03 版)
1月18日,何立峰在京会见美国前财长、华平集团主席盖特纳。何立峰表示,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势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前景十分光明。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
吴江浩:你所提到的相关人员是因为在华搞间谍活动,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在中国从事正常商务和交流活动,不非法染指和获取涉密信息,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一些媒体渲染在中国出去散个步、跟朋友喝个咖啡、旅行拍个照都会被拘押,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近年来,在华日本公民类似的案件屡有发生,其中不少人曾长期投身中日交流合作,并在两国社会有一定影响力,我们不希望这些人被唆使在华从事违法活动,他们在自身领域可发挥的作用远大于获取所谓“情报”。总而言之,中方将继续大力倡导和支持两国民间交流与合作,这一点不会有任何变化。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与正常的交流合作完全是两回事,不应混为一谈。针对在华间谍活动,中方将继续依法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