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尹锡悦逮捕令成空文,韩国政治猫鼠游戏几时休? | 国际识今晚开的什么特马局
中新网1月6日电(记者 管娜)当地时间1月5日,韩国首尔街头大雪纷飞。而在总统官邸前,一场围绕着被停职总统尹锡悦的集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约12000名尹锡悦支持者聚集在官邸前,高喊“反对弹劾”。同时,韩国民主总工会等“尹锡悦立即下台紧急行动”组织的约9000人在附近集会,主张立即逮捕尹锡悦。
这一幕,或许是尹锡悦与调查机构进行攻防战的集中体现。
1月6日午夜,针对尹锡悦的逮捕令将到期。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表示,将向法院申请延长。尹锡悦律师团则发表立场文件表示,将以妨碍特殊公务执行等罪名,向检方举报150余名日前试图执行对尹锡悦逮捕令的人员,并将向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提交举报信。
韩调查机构为何执意要抓捕尹锡悦?尹锡悦为何拒不配合?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中新网邀请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行政学院教授王生做出解读。
抓捕尹锡悦,难上加难?
尹锡悦突然发布紧急戒严距今已有一个多月。期间,韩调查部门三度传唤尹锡悦,但他拒不出面。
从法院发布对尹锡悦逮捕令,到公调处执行逮捕令,最终因受到阻拦“无功而返”。尹锡悦为什么这么难“抓”?
王生认为,其中有多重因素。
“要让尹锡悦下台,甚至定罪,走程序要经过重重难关。”王生指出,首先,经过两次国会投票,尹锡悦的总统职务才被暂停。
若逮捕令执行顺利,公调处在逮捕尹锡悦后,只能拘留48小时进行侦讯,之后必须决定是否申请拘留令,延长拘留期限最长20天,否则就要放人。
最后,还要经历宪法法院的“法斗”。
“每一步都挺困难。”王生说,韩国法律讲究“证据”,“尹锡悦是大检查官出身,熟谙法律,有广阔的人脉资源,尹锡悦团队采取了‘法律泥鳅战略’,以拖待变。”
新加坡《联合报道》也分析称,从尹锡悦三次无视公调处的传唤可以看出,“他知道公调处和警方奈何不了他。”
除此之外,王生认为,韩国政坛两党斗争,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双方拒不合作,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之一。
王生表示,“韩国法律对内乱罪的判定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一般都是宏观上的规定,在实际调查中会造成法律上的争议。”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关键时刻访问韩国,引发诸多猜测。“他是否为尹锡悦的救兵,尚不得知,但美国因素不可小觑”,王生指出。
执意抓捕,关键为何?
庆熙大学政治学者蔡金沅对法新社说:“在宪法法院就弹劾动议作出裁决,并剥夺他的总统头衔之前,实施逮捕令将具有挑战性。”
王生也认为,“其实公调处当初也有预判,觉得难度很大,不会一次性成功。因此,3日的行动被称之为尝试性抓捕。”
难度如此高,韩调查机构为何执意要抓捕尹锡悦?
王生分析称,给尹锡悦定罪需要证据。“比如戒严会议记录、录像、通话记录等等。通过侦询、调查,为将来宪法法院判定提供证据,也能保证宪法法院判定的公正性。”
尹锡悦虽已被停职,但依然是韩国现任总统,居住在总统官邸内,也依然受到总统警卫处的保护。
王生指出,目前关键是如何解除总统府警卫部门的问题。“只要总统警卫处持续进行警卫,实际上就不可能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
韩国分析人士认为,尹锡悦的案件不仅对韩国法律体系提出重大挑战,还可能进一步撼动政治格局。
政治僵局持续,下一步怎么走?
当地时间1月6日午夜,对尹锡悦的逮捕令即将到期。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分析认为,对于当前的政治僵局,接下来只能是再次尝试执行逮捕令,或申请执行时间更长的逮捕令。
如果逮捕令的有效期延长后,抓捕再次失败,韩国调查机关可以继续向法院申请逮捕令或更加严厉的拘捕令。
而有最终决定权的宪法法院,如果裁定尹锡悦下台,尹锡悦将被罢免总统职务,韩国需在60天内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若弹劾被驳回,尹锡悦将即刻恢复职务。
韩媒分析指出,由于紧急戒严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即便弹劾未获通过,尹锡悦在剩余任期内仍可能面临施政困境,沦为权力受限的“跛脚总统”。
中新经纬10月31日电 10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行均发布调整部分服务价格的公告。
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访问缅甸,同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敏昂莱举行会面,与缅甸内政部部长雅毕共同主持了中缅第七次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并会见了缅甸移民和人口部部长敏载。由于这次是中国负责安全的高级官员访问缅甸,安全合作自然是双方聚焦的重点,比如深化执法安全合作,在打击电诈网赌、反恐、禁毒、湄公河流域执法、重大项目安保等领域加强合作等。这是中国对外安全合作的一个缩影,对外界来说,准确理解这些访问活动的意涵,将有助于读懂中国的安全观,这很重要。
然而由于各国在政治体制、社会发展程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要进行跨境联手,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实施精准打击,并不容易。它意味着国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连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才有可能铲除这个毒瘤,去除掉老百姓的一个“心头大患”。不难想象的是,类似情况如果出现在美国或者其他某些西方国家,很有可能再次沦为政党间相互攻讦、搞拉锯战的一张政治牌,而民众真实的切身利益则在一拖再拖中不断受到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