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保障休息休假权④】假难请、工资扣减随意,这些病假之困怎么破?

阅读提示

我国现行病假制度主要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内容滞后、长期未调整等因素,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劳动者请病假难,一些劳动者休病假后工资被随意扣减。

今年春节前夕,一波三折的请病假经历,让在河南省郑州市某企业工作的刘亚培身心俱疲。

“感冒了想请3天病假,公司让我提交证明再走审批程序。”请假前,刘亚培通过线上医疗平台购买了感冒药,后因没有好转,就近至一家社区医院治疗,但公司不认可线上平台和社区医院的证明,要求提供二甲及以上医院的病假条。最终,由于没能提供二甲及以上医院的病假条,刘亚培的病假申请没有被公司批准。

据了解,我国现行病假制度主要源于20世纪90年代。根据1992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伤病长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通知》,职工因伤病需要休假的,应提交企业医疗机构或指定医院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并由企业审核批准。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提出,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劳动者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现行病假制度由于规定相对滞后、长期未调整等因素,在适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请休病假程序复杂、门槛高

“生病期间,身体不舒服、经济负担加重,第一时间想的是公司少扣些钱,早点恢复健康。”刘亚培的工作地离家约1小时车程,她通常早上8点前出门上班,晚上6点后到家。“家中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时间很紧张,经济压力也大。”

平时身体不舒服时,刘亚培多是硬扛着,实在扛不住了才请假。“但请假程序太复杂,还得扣工资。”她希望审批程序能简单些。

记者梳理发现,刘亚培的遭遇不是个例。2021年4月,北京一劳动者因过敏请休病假,同时提供了社区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公司却认为该证明不具有权威性。法院经审理认为,当前国家鼓励居民通过社区医院就近就医,对公司主张社区医院诊断证明不具有权威性的观点不予采信。

“医师在开具病假证明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正是由于存在这种自由度,存在一些医师滥开具虚假病假证明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告诉记者,对于开具病假证明的具体要求,各地医疗机构规定不一,且在法律层面并未有明确规定,“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用人单位选择设置较高的病假证明门槛。”

一些用人单位的病假请休流程复杂,执行过程灵活性不足,易引发用工双方的纠纷。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劳动争议中,一名员工因抑郁症口头请病假,却被公司按旷工处理并予以解雇。最终,法院判决案涉公司系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素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对自主管理权的尊重,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可规定员工请病假的具体规则。但这些规则应符合就医合理性、便利性等原则,把握一定限度。”

休病假期间被扣工资、减绩效

病假期间的“工资续付”是劳动者关注的另一核心问题。按照《意见》,病假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记者了解到,各地区在制定地方工资条例时,一般沿用该标准。对此,一些受访劳动者表示“病假期间经济压力较大”,也有部分用人单位在落实病假工资标准过程中“打折扣”。

2024年5月,重庆某公司员工发文称,“工资6000元请病假半月被扣4500元”,引发广泛关注。涉事公司解释称,这是根据该员工缺勤天数决定,符合公司考核规定。

在北京一家幼儿园担任教师的许晓琦也有过相似经历。2023年5月,许晓琦因病请假1个月,次月工资仅154.21元,“学校方面称,请病假需要扣除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令许晓琦感到不解的是,2023年6月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320元,按照该标准的80%计算,其病假期间的工资至少应为1856元。“在北京,1000余元的工资很难满足一个月的日常开销,更别说只有100余元了。”

“成本分担机制尚不明确”是引发病假工资标准争议的原因之一。王素芬指出,依据《意见》,劳动者的病假工资完全由用人单位负担,医保基金仅支付医疗费用,“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完全由其承担病假工资支付责任无疑将提高经营成本。”

在病假工资成本分担方面,不少受访专家表示,或可尝试引入“用人单位+社会保险”共担模式,减轻企业负担,保障劳动者权益。

建议优化请假程序和薪资支付标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据此文件,王素芬建议,“应在病假制度中建立多级证明体系,针对感冒等轻微疾病,通过社区医院或线上诊疗证明等方式降低劳动者请假难度,这也符合‘基层首诊’的医改目标。”

“劳动者如果因休假误工,有时会引发保险理赔争议或人身损害赔偿争议。”刘鑫提到,若医师开具的病假证明中建议休假时间与法医鉴定、法院认定的应休假时间不一致,极有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有关部门应对劳动者因伤病休假的期限作出原则性规定,再由各地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

针对病假期间的“工资续付”问题,王素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应适度提高标准,提升对病假期间劳动者的待遇保障水平。

“比如,深圳市规定,病假工资不得不低于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60%,上海市提出,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主要与职工的病假天数及连续工龄相关。这些地方做法值得借鉴,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加以调整。”王素芬说。

“病假工资可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共同承担,这既有助于减轻用人单位负担,还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的制度保障功能。”王素芬建议,“在具体模式上,可采取用人单位承担一定期限内(如3个月)的病假工资,之后再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各按50%的比例承担病假工资。”(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报记者 陈丹丹 《工人日报》(2025年02月17日 06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