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年终特稿)浙江培育乡村澳门六开彩免费网站文化产业运营人才 在田间地头“种行家”
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董易鑫)“唰!”竹林间,一抹倩影持长剑飞出,不仅吸引游客惊呼,更在网络上获得数十万次观看——这位“女侠”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镇石庄村的“一肩挑”村书记刘小红,她正在为村里拍摄宣传大片。
“这事可不是一拍脑袋说干就干的。我经过了系统化培训,下一步的推广怎么走,心里都有数。”今年53岁的刘小红说,她是浙江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培育计划的学员,近日还获评优秀乡村文化主播。
2024年6月,浙江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培育计划启动实施,全年三期培训课程共有1000多名学员参与,遍布浙江11个地市。培训内容从线上理论基础,到线下技能教学,再到入村项目实践,手机、网络成了“新农具”,一大批本土化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从田间地头“冒尖”。
来自浙江绍兴市新昌县的“95后”姑娘石慧是浙江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培育计划首期学员。此前,她在日本攻读完硕士学位回到家乡,办起了乡村文化产业服务公司。
“留学期间,我发现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就想让家乡的农产品也卖出好价钱。”她说,参加培训后,她在短视频与直播方面找到了新思路。直播间里,她化身“阿禾”,和团队小伙伴一起从历史人文讲到自然风光,从推荐休闲娱乐到各色美食,为家乡引来长效流量。
数据显示,浙江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培育计划开展以来,学员们已驻村直播20余场,覆盖浙江全省11个地市,总场观100万人次,同步发起的短视频主题活动共有638位学员参与。
在浙江,乡村运营成果遍地开花。不久前,一场由麻袋、报纸、金属等材料加上颜料绘成的现代艺术综合材料画展在宁波市宁海县的乡村展出,“反差感”吸引了周边超5000名游客到访;衢州东坪村的村民则将柿子干装进统一标识礼盒,快递给马来西亚的客人,该村还开发出柿子酥、柿子醋、柿子酒等多款产品……
从深耕乡村事业多年的“老师傅”到刚毕业就进村的“新面孔”,从开展乡村美育到乡味远销海外,如今的浙江正发挥着“人”的关键作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飞速发展。
浙江是“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发源地。过去20多年,浙江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今年,浙江官方提出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其中,农房改造是该省此次提出的和美乡村三大行动之一。
“如果村子住都没人住、没法住,显然很难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可从‘盘活当地文化古建筑资源,推动发展其文化价值’等方面,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说,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则以“三老经济”形容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就是把老祖宗的经济、老天爷的经济变成老百姓的经济。老天爷就是自然禀赋,老祖宗就是文化遗产、文化节点,要把这两个东西梳理起来变成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路径。”他说,实现上述路径,需要海量人才。因此,培育各式各样专业团队,包括文化产业的团队,正是乡村振兴基础性的工作。(完)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