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多省“新年第一会小鱼儿玄机2站”,聚焦这些关键词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记者 袁秀月)1月2日,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多个省份在这一天召开“新年第一会”,围绕2025年的工作展开部署。
“新年第一会”往往会对全年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今年各地都在关注什么?
一批重大项目开工 强调实现“开门红”
多个省份2025年的第一批重大项目在1月2日宣布开工,如陕西省委、省政府举行陕西省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江苏举行2025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议,安徽省委、省政府举行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重庆市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
在开工活动上,多地公布第一季度或全年的重大项目情况。如陕西省,2025年全省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元;一季度,江苏全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07个,比去年增加97个;安徽省第一批开工重大项目622个、总投资40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重庆市此次开工投产的30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860亿元。
在会议上,多地强调抓好重点项目,确保实现“开门红”。重庆强调,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确保一季度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江苏强调,新的一年,全省上下要以更大力度抓好项目建设,“真正形成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安徽强调,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高效益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改革等成关键词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在多地就做好一季度工作作出部署时,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改革等成为重要关键词。
1月2日,福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福州召开。会议强调,我省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解决”。会议还提出,要抓紧抓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包括平等对待各类企业;完善落实解决账款拖欠问题长效机制;保障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需求;等等。
上海市2日举行的新年首次市委季度工作会议强调,切实扛好稳增长责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千方百计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稳外贸稳外资,精准高效服务经营主体。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推动制定一批重大改革政策、复制推广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贵州2日召开的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指出,坚决贯彻扩大内需战略之举,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要全面掀起产业大招商热潮,创新方式开展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多地强调“干字当头”、抓好落实
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多地还在“新年第一会”中强调要干字当头、抓好落实。
山西省委召开的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干字当头,聚焦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各方面重点工作,一项一项抓好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扎实基础。
辽宁召开的2024年度全省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指出,坚决纠治“四风”顽瘴痼疾,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实事、抓落实。严肃惩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不断巩固发展基层良好的政治生态。
上海市的新年首次市委季度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对今年工作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抓好落实。面对目标任务自我加压、勇挑重担,干在前、走在先,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完)
我记得去年3月抵达日本履新时,日本媒体在机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努力维护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一年来,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和愿望,同日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努力推进中日各领域交流合作。对于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我始终主张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管控处理。这不仅是过去两国关系重建发展的宝贵遵循,也是未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2024年,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和2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已于1月圆满完成,后续还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2次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目前,驻守空间站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预计于4月底返回地面。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