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未成年人在放鞭炮、玩打火机、骑电动车的过程中,意外造成爆炸、火灾、车祸等事故,给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带来损失。有的案件中,监护人面临高额赔偿责任。有网友关心,这些赔偿,“熊孩子险”能“买单”吗?

网友所说的“熊孩子险”是指监护人责任保险。其保险责任通常是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的监护对象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监护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时,保险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在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简单来说,就是未成年人惹事造成损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理赔。有的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宣传时,便称其为“熊孩子险”。这种保险既可单独投保,也常作为学生平安保险或家庭财产保险的附加险。

有网友表示,在一些未成年人不慎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案件中,对受害人而言,最怕的就是孩子家长经济条件有限,自己的损失难以得到赔偿。“在一些相关保险案件中,监护人责任保险为监护人提供了责任风险保障,促进受损一方顺利获得赔偿,减轻了公共资源的负担,减少社会纠纷。特别是在一些财产损失金额较大的案件处理中,监护人责任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也有网友关心,这种保险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如何有效避免一些家长有了保险“兜底”后,疏于履行监护、教育引导自家孩子的责任?

“从市场情况看,有一些保险公司会了解被保险人过往投保理赔情况,若其子女有多次损毁财物情况,可能会予以拒保;如果在出险后,保险公司发现家长此前隐瞒相关情况,则可能会拒赔。此外,从产品设计角度看,不少产品设计了一定免赔额及赔付限额,这有利于规避道德风险。”王向楠说。

专家表示,要正确认识监护人责任保险功能作用,家长、学校等要积极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本报记者 屈信明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0日 第 13 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