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藏定日地震已发放棉服18万余件、搭建5打开澳门网站免费资料152套板房
中新网拉萨1月16日电 (记者 江飞波)西藏自治区官方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针对震区海拔高、气温低的实际,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紧急调运并及时向受灾民众发放帐篷、被褥等各类救灾物资,截至目前已安装火炉(电炉)9525个,配发电褥子取暖器4万余件,运送燃料759吨,配发被子毛毯25.97万件、棉服18万余件,动用储备粮油560吨。
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波及定日、拉孜、萨迦、萨嘎、定结等5个县26个乡镇206个村(社区),约6.1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卫军在发布会上说,我们把受灾民众御寒保暖作为过渡性安置的重中之中,加快板房筹集、调运、安装工作。目前已筹集到13000套板房,已运抵灾区6135套,搭建5152套,其余正陆续运往灾区。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副市长刘华忠介绍,当前,地震灾区正从临时安置全面转向过渡安置,日喀则全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受灾民众过渡安置工作:首先全力确保民众温暖过冬,统筹各方面资源,全力组织调配板房和安装人员、机械,克服高寒缺氧、大风扬沙天气等困难,加班加点推进板房建设,力争春节前搭建完成所有板房,确保受灾民众都能安全温暖过冬。
其次,全力确保民众吃上热饭。全面保障米、面、油、蔬菜、牛羊肉、糌粑、酥油等食材物资供应,组织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志愿力量,为受灾民众集中供应热菜、热饭、热水。目前,灾区物资供应充足,受灾民众能够喝上热水、吃上热饭。
再者全力确保民众就医有保障。考虑到受灾民众日常就医需求,已在安置点及时设立2个流动医院、79个医疗保障点,配备医护人员262名、巡诊车21辆,常态开展巡诊等医疗服务,累计巡诊2.67万人,及时发放各类常用药品,为604名老人等特殊群体接种流感疫苗。全面推进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组织防疫工作队开展传染病监测3.4万人次,逐村逐点开展环境消杀、饮用水卫生监测等重点工作,严防传染病发生。
刘华忠介绍,同时,日喀则全力确保基础设施恢复运转。第一时间开展受损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抢通修复工作,目前各安置点道路通畅,水、电、通讯均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加快开展安置点的宽带接通工作,已有694个板房接通宽带,受灾民众在板房中就可以看上网络电视。(完)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具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2023年是评选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度。经成员学会筛选并推荐,联合体征集到项目共55项,其中知识创新类42项,技术创新类13项。经评选专家委员会中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领域的67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32人,进行通讯函评投票,评选出得票数排名前10的项目,包括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集体核定,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确定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吴江浩:我建议日本朋友们关注一个关键词,叫“新质生产力”。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本年度入选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其中,“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的研究,解决了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未来实现植物远缘杂交、创制全新的植物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的研究,实现肠道菌群的精准调控,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干预新路径;“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的研究在药物研发和筛选、个性化医疗、环境评估、航空医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入选项目都是面向生命科学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解决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