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浦东:经济向2022全年资料免费大全下载“新” 改革向“深”
中新网上海1月8日电 (记者 李姝徵)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8日召开。浦东新区区长吴金城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时表示,2024年,浦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梳理浦东新区政府工作报告时可以发现,2024年,浦东经济向“新”,改革向“深”。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3万亿元。新质生产力亮点频出。2024年,浦东新区预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700亿元、4200亿元和1500亿元,分别增长8%、10%和4%。浦东新区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浦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4%左右。
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正不断深化。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肩负了450项改革任务。吴金城表示,450项改革任务完成95.8%,再制造产品进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改革事项实现扩围。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快进。吴金城表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提出的80条措施已完成95%。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浦东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浦东新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浦东将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包括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不断丰富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品种,新增金融机构30家;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大宗商品跨境套保业务试点等。
浦东还将强化系统性改革成效,深化落实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谋划制定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尽快出台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力争在数据跨境流动、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境外专业人才临时执业等领域实现突破。(完)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检查中,信长星强调,“汲取教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排查整治不能满足于发通知、贴告示,不能只看做了哪些工作,更要看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