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三乙火箭将保持高密度发射 202粉丝给周鸿祎设计发型5中国航天值得期待!
今天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也使2025年中国航天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航天器,今天发射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就是一颗高轨卫星。长征三号乙是我国首个单一型号完成100次发射的运载火箭,曾助力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任务的实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覃艺:这次发射任务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2025年开门之战。型号研制队伍采取了40多项的保成功加严措施,充分做好准备,确保这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据介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年将持续保持高密度发射,完成小行星探测等十几次重大航天任务。
“黑灯工厂”昼夜不停
适应高密度发射
今年长征系列火箭将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因此,火箭的生产也要跟得上节奏。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黑灯工厂”,火箭的“方向盘”等关键部件正在加紧生产。
“黑灯工厂”也叫智能工厂,因车间内的机器采用人工智能管理,可以自动运作、不需要灯光照明而得名。
在这里,工人们将预装好的工件和托盘放在工作站,不用有人全程跟产,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大部分工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最终成品像复制粘贴一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张红超:这台设备现在正在开展的是机械手的自主换装工作,它会把加工完的零件放到工作站,然后再取一个零件放在机床的工作台,机床工作台的定位精度能够达到微米级。
张红超介绍,伺服机构作为火箭不可缺少的器件,必须保证足够的产能,才能满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密度的发射需求。而在整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智能化“黑灯工厂”还有很多。
嫦娥七号研制进展顺利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北京和安徽两地联合开展嫦娥七号科普载荷的研制工作,这个载荷的创意来自长沙的小学生们,它将和嫦娥七号探测器一同前往月球南极,尝试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旗帜在月球上飘扬。
如果计划顺利,这将是第一面在月球表面飘动的旗帜。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天柱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建立青少年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和认知,并激发他们未来从事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此外,科研人员目前还在推动后续嫦娥八号以及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的论证工作。
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张天柱:我们的目标是想建立一个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建成长期自主运行和短期有人参与的可持续、可扩展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在2035年左右想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中国商业航天一派繁忙景象
除了国家队的任务,2025年,我国的商业航天也将非常繁忙。新年伊始,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公司已经忙碌了起来。
在位于浙江嘉兴的蓝箭航天火箭制造基地,研制人员正在厂房中组装和焊接火箭舱段,这些舱段将用于今年计划实施首飞的朱雀三号。
蓝箭航天嘉兴火箭制造基地装焊一组组长 胡少雄:2025年大家干劲十足,每天加班加点,有的工位进行两班倒,为了任务圆满完成,希望2025年朱雀三号首飞成功。
今年,我国多型商业液体火箭将要首飞,卫星互联网、商业遥感等星座还将大规模部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银河航天抓总研制的大气探测遥感卫星正在进行测试,计划在今年1月实施发射。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陶嘉树)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美国财政部本周早些时候也公布了新的反俄制裁方案,涉及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300多家公司、银行和数十名个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表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施单边制裁贻害无穷,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安全,造成人道惨剧,破坏产供链稳定。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方制裁更是变本加厉。而这种乱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成为世界一个主要的风险源头。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