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网评】以“援俄”为由制裁中国,欧盟是今晚特马多少号在“火上浇油”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当地时间12月16日,欧盟在通过第15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时,宣布对7个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制裁,包括旅行禁令、资产冻结和禁止提供资金资源等——这是欧盟第一次对中国实施所谓“全面制裁”。欧盟委员会声称,被制裁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涉嫌向俄罗斯军队提供无人机零配件和微电子组件。但就在上个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却公开承认,无法证实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军事援助。
欧盟对华发起“全面制裁”的理由无疑是捕风捉影,因为中国自2002年起就对无人机实施了出口管制,今年7月更是明令禁止出口用于军事目的无人机。中国对无人机出口实施管制的范围和措施堪称全球最严。就连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并没有掌握任何中国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证据。
美西方国家惯于将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曲解为中国协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然而,根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从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底,欧盟总共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1710亿欧元的商品;美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美俄之间贸易额增加至5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尽管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共12000余项制裁,但乌克兰危机的战火依然绵延不绝,而且美国与欧洲自身也无法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由此可见,制裁俄罗斯对于实现停火止战根本无济于事。此时,欧盟再将制裁矛头对准中国则更是错上加错。
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而一直是劝和促谈的主要力量。中国选择中立立场保证了中方能够同冲突各方保持接触,同时也为日后和谈创造了条件。但欧盟却将中国的中立立场曲解为对冲突中某一方的暗中支持。欧盟应当明白,除了敌人与盟友之外,世界上同样还存在广阔的中间地带。恰恰因为有中国、印度、巴西等中立国家的存在,乌克兰危机外溢的风险才得以大大降低。所以,欧盟以制裁的手段强迫中国选边站队,并不是在推动停火止战,反而是在火上浇油,使问题复杂化。
中国与欧盟一向都是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倡导者,都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欧盟此次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的所谓“全面制裁”,既无国际法依据,也无联合国授权,是赤裸裸的单边贸易霸凌。此举不仅恶化了俄乌和谈的外部环境,也严重损害了欧盟自身的信誉,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潮流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国际多边贸易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一再放言,其上任后要对所有从中国和欧盟进口的商品加征至少10%的关税。作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共同反对者,中欧此刻更应当站在一起,携手捍卫和推动全球化进程,而非升级双边贸易摩擦、加剧世界的紧张局势。
中欧之间既没有地缘政治矛盾,也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未来,无论是在推动俄乌和谈还是在维护国际多边经贸体系方面,欧盟都需要中国的参与和配合。希望欧盟立即停止损害中方合法权益的错误做法,多“灭火”少“拱火”,珍惜互利共赢的中欧关系发展大局。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给不少外国汽车品牌带来压力。”美国CNBC网站18日报道称,美银证券汽车产业分析师约翰·墨菲当天在美国汽车媒体协会有关活动中表示,美国底特律三巨头(即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斯特兰蒂斯)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他同时警告说,美国三大车企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削减开支,尤其是在内燃机业务方面,因为这是目前利润的主要来源。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