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八条”要求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 北青报记者调查学校落实情况
新课表中体育课没达标如何破解?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北京市就发布了中小学“体育八条”,要求确保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体育锻炼、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围绕“体育八条”的核心内容“开足体育课”,北青报记者调查了解各区多所学校的新学期课程表后发现,多数学校目前已经安排了每周5节体育课,不过一些学校的课表上仍没能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
现状
个别学校课表体育课存不足
北青报记者调查了解各区多所学校的新学期课程表后发现,多数学校目前已经安排了每周5节体育课,比如西城区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地坛小学,东城区的府学胡同小学、进步小学,朝阳区的朝阳实验小学,海淀区的上地实验学校、二十中学、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顺义区的牛栏山一中、十三中学等。同时,有学校在接到“体育八条”的通知后,迅速调整了课程表,在原来每周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添1节,达到了要求。
不过,还有个别学校的课表上没能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其中西城某小学二年级、海淀区某小学一年级一周安排4节体育课,东城区某中学初一年级、朝阳区某小学六年级、通州区某小学三年级一周安排3节体育课。
还有学校虽然目前课程安排上不是每天都有体育课,但每天有强度的锻炼时间都能保证在一小时以上。例如密云区果园小学,该校体育主管高立文告诉北青报记者,全校统一在上午有半小时课间操、下午半小时跑步,每周三跑步后还安排了篮球特色课。
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学生锻炼时长,接下来密云区将探索义务教育校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增设1-2节体能课或体育特色活动课,来实现每天1节体育课的要求。
探因
体育教师存在结构性紧缺
对于有些新课表没有体现出每天1节体育课的学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个突出原因是短期内体育老师的师资不足。比如城区一所小学学生的家长刘女士询问老师,为何新课表没有安排一天1节体育课,得到的反馈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老师”。一所远郊区小学的体育老师也向北青报记者感叹:“我们学校体育课能开足,但全校只有6名体育老师,每个体育老师每周有18节课,一天连上4节体育课再加上大课间、课后服务,真的很累。”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海元告诉北青报记者,前几年北京曾有过统计,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在2000名以上,“体育八条”出台后缺口可能更大。原因不是学校不想招人,也不是体育师范毕业生供应不足——事实上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这四所高校相关专业每年为北京提供大量毕业生,毕业生也愿意到中小学任教。刘海元表示,北京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数量是够的,但体育教师存在结构性紧缺,这是多年遗留问题了。
至于体育课开不足的主观原因,刘海元表示,一些学校确实存在不重视体育课、不愿意在体育教学上投入的心理。民间传说的“体育课总被主科借课,所以体育老师最常生病”的笑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体育八条”出台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这种传统的错误思想,督促学校开足开好体育课。“起码先把课开展起来,再慢慢提升教学质量,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刘海元说。
应对
AI赋能 兼职老师补充师资
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刘海元的建议是学校要挖掘教师潜力,比如找兼职体育老师补充力量,尤其现在有了人工智能赋能,其他科目老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为学生上体育课,“演示动作这个环节完全可以用平板电脑代替体育老师”。比如大兴区已经在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监测体育课、大课间等体育锻炼运动负荷情况。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学期海淀区已经有学校开始尝试这一做法;密云区也计划用外聘体育教师、教练员、编外教师等方式补充缺口,保证体育师资力量的充足。
针对体育教师专项不均衡的问题,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大兴区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坊,组织基于教师基本素养发展的专题研修,引领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基本功等素养方面的提升,同时引领一线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能力研究。
外聘专业运动员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强调体育课时,“体育八条”在体育课的内容上也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这一要求对中小学体育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足球、篮球是对抗类的体育项目,课上怎么保障孩子的安全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此外体育老师平时大多教田径项目,教“三大球”会不会不太专业。“一个班40多个孩子就一名体育老师教足篮排,师生比太低,不仅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还会有安全隐患。”家长李先生担心地说 。
对此,刘海元表示,一方面学校在“三大球”领域可以采用灵活的聘用形式引入退役运动员等外部力量;另一方面,其实教育部课标里对“三大球”也有要求,而且体育老师传统上要求田径、三大球都要会。但有的学校不一定三项都开课,某一项长期不开课的话,慢慢地体育老师就不会了。“我们一直要求体育老师技能多元化,要‘一专多能’,所以今后要强调体育老师的长期培养和职业成长。”
文/本报记者 雷嘉 彭小菲 叶婉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