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收藏!中国人2024新澳彩资料免费资料大全过年指南
春节
中国人最有仪式感的节日
由春节衍生出来的
春节习俗
更是被华夏子民代代相传、广为传诵
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七
传统的习俗都有哪些?
除夕,俗称“年三十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守岁,自古传承着祭祀神祖、压岁钱、团年饭、包饺子、踩岁、放鞭炮、猜谜语、打牌等众多习俗。
除夕之夜守岁,全家老小欢聚一堂,灯火通明,吃年夜饭,围炉聊天,通宵守夜,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迎接吉祥如意的新年。
据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拜年时给红包(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这一天北方人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招财进宝”;南方地区主要吃汤圆和年糕,象征美满团圆、一年更比一年高。
传统禁忌:
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不倒垃圾,不往屋外泼水;
不可以打碎家具,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
忌动刀剪、针线……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携夫婿同行回娘家,亦俗称“迎婿日”。
在过去,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要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要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二被视为“开年”的一天,人们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开年饭,包括鸡、烧肉、炒饭等,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身体健康。
此外,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还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正如民谣所说,自除夕到初二期间,人们守夜、串门,到了初三就告一段落,于是这天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休养生息,早点熄灯睡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宜外出或宴客。不过如今人们难得团聚,这个习俗也早已过时。
“灶神”,又叫灶王、灶君、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
迎灶神送火神,是恭迎灶神回民间、带回吉祥安康的日子,也是接好运的绝佳机会。
“接神”的时候,除了准备好牲礼果蔬以外,每家每户还要焚香、烧金纸,以示恭迎。
此外,在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人还要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说破五前的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祭财神。零点一到,人们就开始焚香礼拜,祈愿财神爷把金银财宝带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富大贵。凡接财神需供羊头与鲤鱼,羊头有“吉祥”之意,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
古人认为,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所以很多商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市”,寓意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为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送穷”要大扫除,还要“作糜、弃破衣、祀于巷”,就是把污秽杂物、破衣烂衫等等通通扔出门去。
这一天,人们开始工作或做生意,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期望通过辛勤的劳作来送走“穷气”。
正月初七,是春节的第七天,也是民间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日子。
相传,从正月初一到初六,女娲分别造了鸡、狗、羊、猪、牛、马,也就是“六畜”。在第七日,她又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所以也叫“人日”。
古人对“人日”特别重视,并形成了众多节日祝颂祈福习俗,如登高、食七宝羹、戴“人胜”等。
丰富多彩的“年俗”
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最温暖的记忆
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心愿
视频:除夕到初七这样过,春节充满仪式感!丨常识春节来源:中国新闻网
春节到了
你家那边有哪些“过年仪式感”?
一起来聊聊吧!
最后,给大家拜个早年
祝愿大家:
祥 蛇 兆 瑞
青 蛇 启 业
蛇 来 运 转
灵 蛇 护 家
福 蛇 满 宅
蛇 全 蛇 美
作者:梁静
绘图:张萌(实习生)
视频:吴蓓蓓 常新宇 魏园
严跃进认为, 此次政策明确,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这进一步说明接下来在融资工作中,会严管“挑三拣四”、“挑肥拣瘦”等操作,确保各金融机构积极有序、一碗水端平地提供各类融资,支持各类房企的健康发展。
今年1月,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的主要工作中,包括“围绕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法治保障、国家安全等重点任务跟进监督,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此外,该民调指出,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信任度42.5%,比上个月减少5.4个百分点,且是今年来最低点;有49.8%受访者表示不信任蔡英文,本月受访者对蔡英文的信任评价虽仍呈现分歧,但同时可见转趋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