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4新澳免费资料三头事关你的钱包!增值税法2026年起施行 这些利好因素赶快掌握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那么增值税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与现行的增值税制度相比,又有哪些变化?
据介绍,增值税法设置了6章共38条。在征税范围方面,增值税法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在税率方面,增值税法明确维持现行13%、9%、6%三档税率不变,对部分货物、服务出口适用零税率。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这次增值税立法对法定税率保持现行的,也就是对货物适用13%的税率,对交通、运输、邮政、通信、房地产、建筑还是现行的9%的税率,对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
在规范征收管理方面,增值税法明确增值税由税务机关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由海关代征。同时,首次在税法中专门规定了发票管理制度,提出要积极推广电子发票,加强“以数治税”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增值税的电子发票,主要是能够及时获得企业经营当中的一些涉税信息,要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的配合机制,将来我们的增值税征收在“以数治税”的体制下面,最终实现增值税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和市场统一。
规范税收优惠
利好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此次增值税法还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具体规范,那么对广大经营主体将带来哪些利好?
据介绍,增值税法对免征增值税项目进行了明确,包括民生相关的农业生产、医疗服务、教育服务、育养服务等。此外,增值税法还明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可以制定增值税专项优惠政策,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增值税法这一次专门有一条授权国务院进行制定专项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创业就业、科技创新,包括一些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些都需要将来我们的税收给予激励。因此增殖税法授权国务院在这些领域可以出台一些减免税的政策,通过税收手段来支持企业发展。
对于广大经营者关注的“留抵退税”,增值税法明确规定“当期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的部分,纳税人可以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选择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或者申请退还。”专家表示,增值税留抵退税自2019年推开以来,大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此次增值税法进一步完善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稳定了企业预期。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这次增值税立法就是通过法律把我们现在推出的这些改革举措法律化、固定化,我们现行这些优惠政策都能够进一步地确定和规范。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设置一年准备期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占比超过30%。专家表示,出台增值税法,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一步,并设置一年准备期,为明年正式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增值税收入约6.12万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7.82%。专家介绍,增值税是对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予以征税,采用“上征下抵”的征收机制,在保障税款征收的同时,可有效避免重复征税。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这次增值税立法是为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使我们现行的增值税政策和制度更加权威,也更加稳定,更加透明,更加规范。
随着增值税法出台,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已经有14个完成立法,涵盖了大部分的税收收入。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已陆续通过实施营改增、税率简并、完善留抵退税政策等,持续推进增值税改革,以立法形式巩固改革成果,对建立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市场主体提供更稳定的税收预期,有助于增强信心。
那么,增值税法为什么要到2026年开始施行?专家介绍,增值税立法后,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增值税征收环节很多,范围很广,因此它的税制非常复杂,还需要由国务院来制定配套的法规,这些未来政策的调整和完成都需要广泛的讨论和调研,所以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作为最大税种的立法,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时间来了解,所以留有一年的时间,这样使我们的准备工作更充分,社会更了解增值税法,为我们2026年正式实施奠定更好的基础。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 张军)
22。示范推行人才改革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率先落实编制岗位、科研经费、人才评价、激励保障等人才改革政策。推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分配形式,鼓励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高层次人才积极性。支持自贸试验区优化人才管理制度,更好促进人才流动。支持国有企业在职和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按规定在自贸试验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按规定到自贸试验区创新创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将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商转公”的队伍正在持续扩大中,2023年以来,重庆、黑龙江哈尔滨、江苏徐州、江苏盐城、江西赣州、安徽蚌埠等多地对“商转公”贷款予以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恢复“商转公”业务、明确“商转公”办理条件、降低相关门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