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我国黄渤海渔业相对资源密度创2015年以来新高。经过4个月的休养生息,渤海和黄海部分海域渔业资源养护效果明显。目前,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已经开渔,3万多艘捕捞渔船奔赴大海。他们的收获如何,一起去捕捞现场看看。

一大早记者跟随一艘渔船从烟台龙口市的码头出海,前往10多海里外的渔场进行捕捞。眼下渤海刚刚开渔,各类海洋资源丰富,渔民们都摩拳擦掌,期待大干一场。

记者看到,随着船长给出指令,渔民们争分夺秒地下网。船长告诉记者,一张网的长度在50米左右,有经验的船长会综合判断洋流、风速、航速等情况,在合适时机尽可能多下网,用渔锚相连形成一面“捕捞墙”。

渔网下好后,船长还要“检查作业”,从眼前的探测设备上反复探测网的位置,并结合卫星导航上的坐标给渔网精准定位。

鲁龙渔60019号船船长 姜雷:网下到什么位置心中有数,下次来收网的时候海上面没有标记,也是用探测设备探到网,把它捞上来,相当于船长的一个“眼睛”,离海底十多米、二十米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网在这。

傍晚时分,记者返回码头,看到不少近海捕捞的小船已经满载而归,码头上聚集了众多前来购买的食客。商户们打着灯将新鲜的螃蟹、皮皮虾等海鲜分类整理,一部分现场售卖,一部分通过冷链车快速发往周边市场。

商户 王芳芳:今天都收了一些爬虾、螃蟹,一般都发青岛、烟台,还有南方。这边上的货比较多,信心满满的,比去年更好。

消费者 王女士:渤海湾这个海边主要是虾、蟹比较出名,海鲜品质比较好。每年都这个时候过来,一开海就过来买,特别热闹,价格也比较合理。

热闹的不仅是码头市场,还有开足马力捕捞的渔船。经过几天的等待,渔民们重返下网海域,用钩子熟练地将渔网端头的红色浮标提起,并把网挂在船头的动力装置上。随着机器转动,挂在渔网上的一只只螃蟹浮出水面。不一会儿就填满了渔框。

鲁龙渔60019号船船长 姜雷:一条网产量在10斤左右,比往年要高一些。休渔之后产量要提高的,保护了小幼苗,七八月份刚好是鱼苗长的时候。

线上线下结合 拓展海鲜销售渠道

随着禁渔期逐步结束,在浙江舟山,具有“东海第一鲜”之称的梭子蟹大量上市,当地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

上午,记者在舟山国际水产城的码头看到,一艘艘渔运船满载着新鲜梭子蟹停靠码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梭子蟹开捕以来,码头每天都要迎来近百艘捕捞梭子蟹的渔船,为应对交易高峰,水产城灵活调整码头泊位,优先保障鲜活渔船卸货。

浙普渔运48228船船长 汤军海:好得多了,产量多了,最起码是去年的两三倍。肥度也可以,8月5日以后就一直忙到现在,两天跑一趟。

渔船忙着卸货的同时,在距离码头不远的电商产业园里,主播们正售卖新鲜上市的梭子蟹。为了缩短发货时间,这家店铺在直播的同时打包海鲜,即买即发,每天可以发出六到七百个订单。

舟山电商企业负责人 陈娜芳:一般是第二天都可以到达,而且到达的城市也比较多,有100多个城市,最远的长春都是可以到达的。螃蟹每一箱打包都是活的。

质优价廉的海鲜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消费者前来“打卡”,在舟山综合市场采访时记者发现,不少外地游客特意前来,购买新鲜捕捞的海产品。

自特许开捕以来,舟山市每天有2000多吨梭子蟹到港,最高峰达3250吨,舟山国际水产城梭子蟹的线上日均销售额已突破400万元。

盐碱地里“安家” 鲜活海产“游”进西部市场

不仅沿海地区能够品尝鲜活的海鲜,在一些西部省份,养殖技术的突破让越来越多海产品在盐碱地里“安家”。

当记者来到位于宁夏盐池县的一处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时,正赶上一批鲜虾上市。工作人员忙着将捕捞上来的鲜虾进行包装处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投产以来,他们的鲜活产品受到周边市场欢迎。相较于从沿海地区运送鲜虾,运输成本将节约80%左右。

宁夏水产养殖企业负责人 赫建平:销往宁夏银川市、甘肃兰州市,最近又增加青海的西宁市。我们都有固定的客商,海鲜市场的固定销售渠道,现在供不应求。

盐池县拥有各类盐碱地1.2万亩,如何实现盐碱地综合利用,一度是困扰当地的问题。在养殖车间外,记者发现了四个一字排开的蓄水池。取水车正源源不断地为蓄水池输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从附近盐池里取来的水,盐度在千分之30左右,稀释后的盐碱水成为养虾的关键。

宁夏水产养殖企业技术员 滕德林:池子边上有刻度,先把淡水加到一定的水位线,再加盐卤水。经过淡水把盐水稀释降低至六格(6‰)左右,达到南美白对虾最适应的盐度,让养出的虾品质更鲜甜。

由于南美白对虾适应性强,目前,宁夏已在不同盐碱地上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今年产量预计达760吨,同比增长40.7%,产值预计将达到4560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所所长 连总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开展适宜盐碱地养殖新品种的筛选。目前来说,已经在开始做的就是大黄鱼、三文鱼等新品种。

海产品集中上市 大数据勾勒海鲜“消费地图”

开渔后海产品迎来上市高峰期,目前海鲜消费呈现哪些特点?

物流平台数据显示,8月,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四个省份的海产品发货量环比7月增长18.8%。其中,8月19日以来,平台上四个省份的海产品运输量开始激增,发货量排名前四的海产品分别是生蚝、冰鲜鱼、活鱼和贝壳,物流订单多以省内短途订单为主。各大海域伏季休渔期结束后,沿海地区的海鲜爱好者们尝到了“第一口鲜”。

当记者追踪全国45家可对比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成交情况,会发现1到7月,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达535.34万吨,同比增加3.36%,成交额达1562.65亿元,同比增加3.23%。西部地区中,四川、重庆、云南、甘肃等地水产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李啸虎 孙茜 宋建春 郭宝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