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昨天宣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在3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这个平台不仅是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另外,浙江等省级平台也开发完成,将与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同步上线,其他省级平台将根据建设情况陆续上线。使用这些数据需要怎样的流程?全国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带来怎样的数据联通新可能?

去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公开印发,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介绍,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公开印发《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关于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构建起以《意见》为核心的“1+3”政策体系,公共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增值化利用的政策依据、实施路径和管理要求进一步明晰。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荣辉:从各地情况来看,大家也在加紧建章立制,其中,甘肃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北京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意见已经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天津、山东、福建、安徽、重庆、甘肃、内蒙古等地登记或授权运营实施细则即将推出。

授权运营是一种新的数据供给方式,目的是通过引入专业化力量,对公共数据进行治理、加工,形成数据产品和服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更好满足社会用数需求、更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目前,很多部委都正在按政策文件要求,梳理拟授权运营的数据资源,编制数据授权运营方案,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和产品登记工作。陈荣辉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荣辉:这个平台不仅是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系统,更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布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服务产品。浙江等省级平台也开发完成,将与国家平台同步上线,其他省级平台将根据建设情况陆续上线。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内构建起职责明确、分工负责、运转有序的全国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体系。

公共数据资源,是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集合。老百姓最为熟知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居民用电数据、交通数据等等,其中有些数据已经在使用了。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向宏表示,公共数据资源又可以分为三大类,未来,均可以在登记平台查询。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 张向宏:这是行使公共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时所形成的数据,这才叫公共数据。一类是党政机关,第二是事业单位,尤其是一类事业单位,他们所有数据都是公共数据。还有一类是一些企业单位,比如水电煤气,民航、电力、石油、铁路等等。

即将上线的登记平台,是指支撑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全流程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去年10月印发的《意见》中明确,公共数据登记的流程主要包含:申请、受理(3个工作日)、审查(20个工作日)、公示(10个工作日)、凭证发放等共6个步骤,粗略计算,全过程大约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拿到登记凭证。那么,哪些数据主体需要在国家平台进行登记?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荣辉:直接持有或管理公共数据资源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对纳入授权运营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登记。对未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数据资源,以及利用被授权数据资源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我们都是鼓励进行登记。

据了解,各地也在建设地方的公共数据登记平台,但进度有所不同。陈荣辉介绍,并不是全国所有的登记主体都要在国家平台进行登记。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荣辉:登记主体也要按照属地原则,到相应登记平台进行资源登记,并不是所有登记都来国家平台进行登记。但需要说明的是,不少地方登记平台还在建设,暂时无法提供属地登记服务,让这些省份可以先行使用国家平台进行登记。

同时,根据相关文件,对于需要进行登记的公共数据主体登记前该做哪些准备呢?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确定登记主体、第三方存证、业务审核、登记申请和提交材料。其中,规定登记主体在申请登记前应当自行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公共数据资源进行存证,确保来源可查、加工可控。张向宏分析,未来可能会有一大批数据服务企业应运而生。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 张向宏:鼓励第三方机构在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过程中发挥它的专业作用,这就会有一批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开拓新业务,甚至有一些专门办做数据产权登记的。

登记平台上线运行后,供数单位可以通过登记平台发布数据资源和产品信息,用数单位可以来这里查找数据资源,未来还可以发布数据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供需对接。同时,通过登记工作,还可以掌握全国公共数据资源底账,加强授权运营信息披露,促进授权运营规范化、透明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