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呆矿”变“活矿” 我国矿产今晚精准一码资源储量再评价获突破
“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一矿变多矿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再评价获突破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记者杨舒)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在财政部的支持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全国27个省(区、市)100余家调查单位,利用矿产资源采选冶新技术,开展了703个在产矿山、1148个大中型矿区的资源储量再评价工作。截至目前,调查单位对其中共伴生、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再评价已取得重要成果——我国镓、锗、铟、金、镍、钴等10多种矿产资源量大幅增长。
共生资源是指同一矿床内存在的两种或多种含量已达标、经济技术评价后可以实现工业利用的矿产资源。伴生资源是指赋存于主矿产的、未达工业品位的,但在选冶环节可以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受限于综合利用能力,我国部分共伴生的矿产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因此,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我国集中开展一批综合利用技术攻关,以期实现大量共伴生、低品位资源矿产的经济利用。
通过资源再评价,本轮成果显示,我国镓、锗、铟等12种矿产全国资源量显著增加,与保有资源量相比,钴、铼新增资源量增幅超过100%,镍、铟新增资源量增幅超过30%,镓、锗、钒、钾盐等4种新增资源量增幅超过10%。金、钽、稀土、锆等矿种的资源量增幅也十分显著。其中,金矿新增资源量超过1200吨,相当于新发现60个大型矿床;钒矿新增资源量超过1200万吨,相当于新发现12个大型矿床;钾盐新增资源量超过1.6亿吨,相当于新发现3个大型矿床。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再评价工作,摸清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家底,助力找矿突破增储上产,实现了一大批“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一矿变多矿,将有效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光明日报)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办好资本市场,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加快上市公司监管、证券公司监管、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债券监管等各领域立法修法,及时评估完善业务规则,从制度上保障资本市场良法善治。
会议指出,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